日期:1960-4-0 作者:刘少奇
刘少奇时间:一九六○年四月
参加者:还有苏修前任驻华大使契尔沃年科
帕:离开莫斯科以前,赫鲁晓夫同志委托我向您表示极深切、最友好的祝愿。(按:看,赫秃对刘修的感情多么深厚!)他说,苏共中央过去和现在一直采取最大努力巩固两国友好关系。
刘:一定要巩固两党两国友好关系。
帕:我也把这点转告赫鲁晓夫同志。
刘:赫鲁晓夫同志现在是不是在休息?
帕:今天打电话给莫斯科,那边说赫鲁晓夫同志不在莫斯科,估计可能去休息了。
刘:休息不久,五月份他又要到巴黎。
契:就象刘主席说的那种休息,边休息边工作。
刘:这就是半休息。
帕:可以借休息时间办些事,现在是战斗时期,各国工作都很多。
契:社会主义阵营要努力赶上或超过资本主义国家。
刘:有两种斗争,一种是人与人的斗争,对帝国主义的斗争,就是社会斗争,阶级斗争。另外还有同自然的斗争。有很多事要作。
帕:近几年来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很快,不久前,我曾到过保加利亚,几乎走遍了全国,我看到那里发展很快。
刘:我们也和保加利亚同志交谈过,我们也想把速度加快一些。一九五七年以前进行了扫清道路的工作,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工作,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道路,一九五八年开始集中了更大的力量来发展经济。经过一九五八、一九五九两年,我们一到,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可以加快一些,我们现在尽量设法加快速度。
帕:我参观了一些工厂、公社,看到到处处都工作得很紧张。
刘:看了以后有什么意见,请告诉我们。同志间可以坦白地交换意见,我们的事业就是你们的事业。
帕:我第一次来,很高兴地看了一些工厂、公社。我看到,各地人们工作得很努力,据我的看法、也许我的看法不对,现在提高生产率的问题占很重要的地位。
刘:你的意见完全正确。我们有些工厂有近代化设备,但也有一些工段很落后。这样劳动生产率就不能提高。最近我们提出一个口号,要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代替手工劳动,提出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的口号。这是当前的中心问题。不仅在工业农业部门在服务行业,国家机关也在进行这种运动。
我国目前所处的时期有些象苏联提出“技术决定一切”口号的时期。我们考虑过是否也提出“技术决定一切”这个口号。后来决定不提出。只提出机械化、半机械化、自动化、半自动化,四化的口号,原因是,如果提“技术决定一切”那似乎政治对经济就不起什么作用了。我们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,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,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密切联系着的。我们要使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。这样我们考虑以后,决定还是不提那种口号。我们现在在好多情况都和你们在二十世纪二十——三十年代相近。我们研究了你们的经验,有一些照你们的办,有一些没有照你们的办。是按照我们国家的情况来办的,目的就是象你们所说的要发展生产。
帕:我们还参观了一个小厂,那里是手工操作,生产力低,工人较吃力,但工人热情很高。看样子,中国有许多小厂。要设法使小厂提高生产。在苏联,除了全苏工厂。还有地方工厂。由此可见,我们也寻求过一条能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的道路。
契:在中国人口众多的条件下,进行机械化工作对于国民经济,和刘少奇同志所说的发展生产力是很重要的。
刘:我们走的是你们走过的路。
帕:但结合中国的条件。
刘:所不同的是中国人多,只建大工厂不能容纳那么多人。有人想搞工业,但没地方,就象是军队很大,阵地太小,没法施展力量,(部长插话:枪也不够。)应当找到一个阵地,使六亿五千万人都能施展能力。
帕:当时苏联也有大型厂、中型厂和小厂,还有地方工业、手工业合作社。国民经济的发展既要求有大工厂也需要小作坊。
刘:我们走的就是你们过去走的路。不同的是我们人多些,小厂也多些。
契:还参观过一个公社,那里已被批准向完全社所有制过渡。他们提出的条件很高,其中有一项是:社员的收入不低于同地区工人的收入。
刘:有这种公社,不过现在还很少。
契:中央继续注意过渡的条件,这很重要。有人头脑发热也不合适。
刘:我们有这种想快些过渡的人。要看客观条件,群众觉悟也是一条。过早的过渡不但不利,反而有害。
帕:现有把公社和集体农庄比较一下,看看有何相同和不同的地方?
上面都是一样的,下面是分给庄员(社员)部分。我们是按劳动日分配的。你们也进行分,但其中百分之二十——三十用于供给制(食堂)。这就是不同的地方,区别不大。
刘:在实行吃饭不要钱时,一开始,有些年轻无子女的夫妇不愿意,别人对他们说,你们现在无子女,有人现在有三、四个子女。也许以后你们的子女更多呢。就是没有子女,老了靠谁养活?他们也就想通了。
刘:请向赫鲁晓夫、米商扬、苏斯洛夫等同志转致我们的问候。
(红代会北京外贸学院东方红公社供稿)
来源:1967年5月29日《经济批判》编辑部:北京东安门北街93号。第3、4版。
Copyright (C) 2024 Marxist-Leninist-Maoist.
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, distribute and/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, Version 1.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;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, no Front-Cover Texts, and no Back-Cover Texts.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"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".